
历时一年采访、创作、打磨、编辑的《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终于杀青定稿。编创团队于2023年1月11日在景德镇三宝蓬举行了全书会审专题会议,著名作家胡平,著名出版人、海南三环出版社总编辑张秋林,江西教育出版社少儿分社社长张龙,本书总策划、景德镇软实力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志刚,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南三环出版社的编辑、发行团队,本书的设计团队,受访的“景漂”代表共等20余人参加此次定稿会。
《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是一部由著名作家胡平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海南三环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非虚构文学作品。该书得到了景德镇市委宣传部、珠山区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书中采写了25位中外“景漂”典型人物,共计20余万字,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景漂”一族人物群像,深度记录形态各异的“景漂”群体的创业过程,旨在通过25位“景漂”的典型人生经历、别样艺术追求,窥见这一群体的整体精神样貌,以此反映景德镇在当下创造的一种涵盖人文理想、艺术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独特的区域性社会发展模式。
曹文轩曾说“好书稿是改出来的”,《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书稿历时一年反复打磨,成功杀青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该书的创作过程中,编创团队于2022年5月、9月先后两次举办创作研讨会,邀请书评记者、文艺批评家等进行专题研讨,就书稿的体例形式、创作角度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对部分受访“景漂”进行实地回访,多次就文本的完善进行线上反复交流。历经持续耕耘、精心打磨后,书稿基本定型,预计今年5月面世,届时根据“景漂故事”一书延伸创作的视频作品也将在各大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瓷都”书写的深化与新质
千年瓷都,窑火不息,在不断的创造中迸发出活力与生机。景德镇素来以其多元新变的业态、开放包容的胸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自带艺术磁场的人群,来到景德镇朝圣,追寻艺术之梦与文化发展机遇,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独特“景漂”现象。这些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景漂”一族,正创造并改变着景德镇的未来。近十年来,作家胡平扎根“瓷都”现场,深度采写,陆续推出《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2017年版)》《景德气象——中国文化的一个面向》三部城市书写之作。在对景德镇持续深入的个性书写中,胡平日益注意到景德镇近年涌现的城市新气象,“正酝酿一种可能”。今天的景德镇正处在一个从“塑形”到“铸魂”的阶段。在疫情影响、全球化面临新挑战的语境下,景德镇独树一帜的陶瓷文化形态、生活美学与价值观,真正称得上是一种真的、活的、生动的中国文化,一种中国文化的元精神、审美追求与生活方式,一种享誉全球令人叹服、让人温暖的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资源。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城市新气象的创造主体——“景漂”一族,给予更多的全新关注。
针对“景漂”现象,胡平领衔的主创团队常驻景德镇,在代表性“景漂”的遴选、采访和资料梳理上花费了大量心血。在创作过程中,胡平老师精心设计本书的写作体例和框架。全书分为《我们在这里》《手作》《生活在别处》《神仙住我家》《新瓷》五个部分。遴选出的25位中外“景漂”代表人物,经历独特,故事鲜活。如书中第一部分《我们在这里》选取4位具有先锋性、前导性的“景漂”人物,他们分别是郑祎(《景德镇的魔法学校》)、李见深(《红丝绳,红地毯》)、肖学峰(《我们刚好在这里》)、安田猛夫妇(《排除万难,回景德镇!》)。作者以真诚、诗意的叙述,真实展现了这些“景漂”人物的多样人生,最大程度地将文学性与真实性进行融合,既有独特深刻的理性思辨又有激情诗性的文学描写,深度记录“景漂”群体的生存样貌与情感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还包括了6位来自韩国、日本、英国、法国的洋“景漂”的故事,这些外国艺术家来到景德镇寻找各自的艺术之梦,他们身上蕴含的生活态度、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给景德镇千年窑火注入了不一样的新鲜血液,为当今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形态、美学追求与价值观,绵延几千年的陶瓷文化精神,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意涵,同时也再次昭示了景德镇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在该项目实施期间,编创人员不时被“景漂故事”深深感动,一致认为视像时代文字的呈现尚不够直观和强烈,必须辅之以影像,因此另行组建了专业的视频拍摄制作团队,延伸开发了“景漂故事”系列纪录片式短视频。为将最真实的“景漂”群像展现出来,编创人员在深度提炼受访“景漂”身上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与价值的基础上,以直击人心的情感为切入点,对系列视频作品深度打磨,以“书 视频”的融合出版形式推出,进一步彰显景德镇试验区的新业态与新成就,以陶瓷文化这一独特的、兼具传统积淀与新生的美学创意特色的文化资源为载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景漂”群体的故事与追求
与会人员在定稿会上对书稿进行了深入充分的研讨,认为本书是首次对“景漂”群体的集中采写与群像式呈现,他们的创业、追梦故事对无数奋斗中的青年,必将产生巨大的启示作用;对景德镇美好未来,必将起到有益的助推作用;对疫情后中国的发展,必将起到很好的参照作用。
本书主编、著名作家胡平在会议上分享《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一书的创作故事时说:“作为一个外来人士,在景德镇生活与创作的这些年,深感真正的景德镇是一个开放的、与世界对话的城市,我是秉持着这样一份使命感在编创这本书的。”胡平认为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满亮点,体现出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有利于后疫情时代的心理疗愈。
会上,著名出版人、海南三环出版社总编辑张秋林在发言中提到:“要充分认识到《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出版的意义和价值,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如此高质量的文稿,不是偶然的,是主编胡平长期深入生活,十年沉入生活之中,深刻思考,多年聚焦同一题材的丰硕成果;同时,编辑团队的全程介入和密切配合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本书是编创深度结合、互动共谋,催生精品的典范。在三年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景漂’对当今广大的年轻人,尤其是对有创业雄心和艺术追求的年轻人,有着指导性的帮助。他们通过‘景漂’的独特人生经历,发现和锚定自己人生的座标,探寻生命的意义。从这一角度看,这本书出版的意义必将超出出版本身。”张秋林还认为《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具有打造成现象级的畅销书的潜质。
三宝蓬主理人肖学峰说道:“这本书中的‘景漂’人物代表性强,书里不是只有陶艺家,而是有各个领域的人,比如漆器艺术家,这种全面性能够真正体现出景德镇独特的、丰富的一面,期待这本书能受到读者的喜爱,让读者从中看到一个活色生香的景德镇,并愿意来体验这里的生活。”
陶瓷文化学者王志刚表示:“景德镇特有的人文环境,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促进了景德镇的发展。这本书通过典型的‘景漂’人物的故事,记录了景德镇从一个传统的手工艺城市转变为一个文化创意之都的过程。”
江西教育出版社少儿分社社长张龙说:“‘景漂’不同于‘北漂’‘沪漂’,它是由大城市向小城市逆向而流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景德镇为追求人生理想的‘景漂’们提供了尽情挥洒创意与灵感的舞台,而‘景漂’们也以自己的方式推动着景德镇这座文化创意之城的发展和传承。”他表示,作为首部对“景漂”群体集中采写的出版物,本书以人与城双向奔赴的故事,真实而艺术地呈现了“景漂”群体的生活样貌和人生追求,将激励无数奋斗中的年轻人为追寻人生梦想而踔厉奋发。
《我的城,我的镇——景漂的故事》是首部全景式反映“景漂”生活的非虚构类文学作品,对“景漂”群体进行典型剖析,将“景漂”的个体经历与景德镇具体的社会情境相联系,力求使个体的“景漂故事”成为当下景德镇发展进程中记忆的一部分,进而使文本在记录“景漂”的个体经验之外,还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和社会性。
据悉在今年5月推出图书与系列视频后,编创人员还将继续以“景漂故事”为素材,充分发掘该书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品牌资源优势,使这一项目成为读者认可度高、行业竞争力强的出版融合重点项目,力求全景式地对“景漂”群体予以立体式的展示,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书写并解读景德镇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与文化、未来与发展,不断凸显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品牌价值、世界影响力和神奇魅力,从景德镇的脉动感受中国的心跳,从“景漂”的生命样式与文化追求中寻找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新生。